但1940年秋天,一个来自高层的直接命令到来:航程必须增加到1000公里。工程师们被迫开始“倒退”设计:在机身中塞入一个250升的油箱,发动机前移,重心偏移,重量增加至3350公斤。机动性下降,爬升率下降。I-200从一头猎杀者、冲刺者,变成了米格-3——依然迅捷,但已然过载,重心不稳,任务性质也与原本设计大相径庭。
图注:I-200,
图注:I-200,
1941年冬,首批两架量产型米格-3开始试飞,飞行员几乎认不出这就是他们曾经的I-200。这架飞机在转弯时发生倾斜——重心的不对称开始显现。升降舵操作沉重,尤其是在低于最佳速度时更是如此。АМ-35А发动机本是为高空调校的,在低转速、密集空气下几乎要被“噎死”。而最要命的是——航程。原定的1000公里目标只剩下可怜的820公里。设计师愤怒至极——计算明明给出了1180公里。罪魁祸首不是破坏行为,而是一条指令:飞行员被禁止使用高空修正装置——没有它,发动机就像卡车挂一档一样吞油如命,却推力低微。但官僚逻辑压倒技术现实:空军科研院院长菲林将军被以“破坏”罪名处决。而米格-3,也已被命令彻底扭曲——它本该在平流层作战,却被拉入了与它无关的战争中。
1940年10月29日,改进后的米格-3首次飞行。驾驶员是资深试飞员维克多·叶卡托夫——他驾驶过I-5和I-16,熟悉胶合板飞行器的操控感,能凭身体感知“失速”的前兆。他充分压榨这架飞机的性能:速度、转弯、动力。但1941年3月13日,在一次高空飞行中,АМ-35А发动机的增压器叶轮在空中炸裂。7000米高空——金属击中机身,座舱失压,叶卡托夫被震晕,飞机进入尾旋并坠毁。调查委员会之后发现:该叶轮的强度仅为标准的6%。这不是事故,而是致命缺陷。米格-3不仅能杀死敌人,也能杀死飞行员。
到1941年6月,莫斯科第1号工厂每日可产出20架米格-3。纸面上看,这是成功。实际上,却是妥协。飞行员抱怨АМ-35А发动机娇气——怕热、怕灰、怕低转速。但他们仍愿意忍受这一切——只因它的速度。在高空,米格-3能达到640公里/小时,此时Bf 109E已然推力不足,Bf 110则成了靶子。
问题在于:战争并不发生在平流层。战争在低空——在森林、村庄、道路之上。那里防空炮无需预警开火,“梅塞施密特”从阳光中俯冲而下,进入转弯,一轮轮拆解目标。在这样的战场上,米格-3极为痛苦。它的ШКАС机枪难以穿透Ju 88的装甲,它的水平盘旋速度输给任何Bf 109F。它被拉去执行攻击任务、护送车队、低空拦截……而这些任务根本不属于它。可1941年7月22日,上尉马克·加莱升空至9000米,高空拦截,一击击落一架Do 215。干净利落。一波攻击。人们这才明白:米格-3并非失败,它只是飞错了高度。它的高度,不是比喻——而是作战模式。
米格-3
米格-3
工厂们狂热地试图把米格-3变成“万能战士”。在机翼下加装RS-82火箭弹——一种设计用于攻击任务的火箭。后坐力打乱瞄准,弹道还不如砖头,俯冲时几乎无法稳定飞机。随后,又为它加装了一挺12.7毫米的БК重机枪。结果:严重超载,低空最大速度下降至505公里/小时,原本就弱的水平机动性变得更差。绝望中,人们甚至设计出“СПБ系统”:两架米格-3挂在重型佩-8轰炸机下,由其携带到敌后,将炸弹投下后分离,以残余燃料飞往目标。空中航母?是的。疯狂?是的。但在1941年,这不叫疯狂——而是选项。战争不等研究结束。
1941年12月,慈父一句简短命令:“别再造米格,给我攻击机。”第1工厂被疏散至库比雪夫,米格-3生产线被叫停。生产设备被改装生产伊尔-2:米格的轻型结构被换成重装装甲舱,高空气动设计被取代为低空飞行的浮动碉堡。连米库林原本用于高空的发动机,也被装在了低空、慢速、对地攻击的机体上——再不去追击平流层中的轰炸机,而是对付地面上的坦克。
图注:战斗机对比表:米格-3、Bf 109G-2、喷火Mk Vb
图注:战斗机对比表:米格-3、Bf 109G-2、喷火Mk Vb
最后的22架米格-3装备上了ShVAK航炮——但为时已晚。它们缺时间、缺燃料、缺任务。1942年夏,它们被集中部署到防空机场,不再对抗“梅塞施密特”,而是对付那些从平流层边缘飞来的Ju 86P高空侦察机。在12000米高度,米格-3再次找回自己的归属感。三架飞机损坏后,工程师从中拼出一架——真的是拼:一台来自某架的发动机,另一架的机身,第三架的起落架。它再次升空,飞往它被设计来守护的高空。
米格-3并非糟糕——相反,它也许只是超前于这场特定的战争。它是为那种“高速、高空”的空域而生,在那里,敌人是天边一闪的银色轰炸机,而不是从树梢飞来的福克-沃尔夫。在贴地的搏杀中,米格-3是个局外人。它被拉向地面,被改装、被加重、被派往它从未申请的战场。即便如此,它依然飞翔。它燃烧、坠毁、破碎——但仍重新起飞。它从未被真正释放潜能,也从未被彻底理解。当1943年,一架减重后的米格升至11750米的高度时,这一切早已无关紧要。时间过去了。但理念还在。
因为有些飞机赢得了战争,而有些飞机——试图飞跃战争的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