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美军要有大动作,中美是斗是和?美印太司令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迈克尔·博伊尔中将在马里兰州国家港举行的“海-空-天”研讨会上,阐述了美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愿景,在这当中,他透露了美国国防部正在着手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冲突”中的训练模式,要摒弃以往各军种“各自为战、分头训练同一类场景”的传统做法,转而要开展“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演习”,旨在通过实践“更清晰地”掌握实施此类复杂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能力要求。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迈克尔·博伊尔中将在马里兰州国家港举行的“海-空-天”研讨会上,阐述了美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愿景,在这当中,他透露了美国国防部正在着手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冲突”中的训练模式,要摒弃以往各军种“各自为战、分头训练同一类场景”的传统做法,转而要开展“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演习”,旨在通过实践“更清晰地”掌握实施此类复杂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能力要求。

美军要有大动作,中美是斗是和?美印太司令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

特朗普(资料图)

在美国的眼里,当前的中国已经没有退路,因为他几乎拉拢了各大洲的主要国家,此次环太平洋演习,甚至还有许多欧洲国家参与,包括丹麦,意大利和德国等,尽管这些国家非常清楚,亚太地区的冲突并不会给欧洲的安全带来直接威胁。主要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欧洲国家被美国所谓“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误导,想要协助美国亚太霸权,从而实现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规范和原则,另外在欧洲很多国家看来,美国的实际优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美国如此大张旗鼓地在中国家门口集结兵力,进行大规模军演,无非两大目的。一方面,是想通过军事威慑,迫使中国在经济领域做出让步,重新回到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中;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其盟友展示所谓的 “领导力”,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试图以此来孤立中国。然而,美国此举明显误判,中国早已不是昔日任人欺凌的弱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防力量已经今非昔比,拥有强大的海、陆、空、火箭军等多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在参加2026财年国会听证会时,为争取预算,狂打“中国牌”。他表示,中国生产战机和军舰的速度远超美军,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也大大领先。他认为,在“第一岛链”,中国已具备阻止美国取得空中优势的实力。帕帕罗向在场议员表示,中国战斗机的生产率目前是美国的1.2倍,在运营大量老式战机的同时,正在继续研发新型飞机。他还声称,中国“先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也对美军“构成巨大威胁”。

美军要有大动作,中美是斗是和?美印太司令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

展开全文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资料图)

帕帕罗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对中国空战能力予以“高度评价”,但他领导的美军驻“印太地区”的部队,近期却在五角大楼的命令下“积极备战太平洋”。美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博伊尔近期在美国的一场研讨会上透露,美国国防部正在着手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冲突”中的训练模式。美国“战区”网站在报道中指出,尽管博伊尔没有透露任何具体的行动和演习名称,但规模更大、联合程度更高的演习重要程度确实在与日俱增,特别是美军在演练应对所谓“印太地区”的“突发事件”时。

帕帕罗大肆炒作中国军力的进步,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中国牌”恐吓美国国会,为美军争取更多的军费预算。而且,他只是暗示中国具备在第一岛链内争夺空优的能力,没有说中国能够掌握第一岛链内的制空权。帕帕罗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还强调,不能放弃美国在第一岛链的空中优势,因为这会削弱美军抵抗对手和支援盟友的能力。帕帕罗的意图很明确,他想要美国国会投入更多资源,强化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存在。

美军要有大动作,中美是斗是和?美印太司令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资料图)

美国现在也是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它想遏制中国的发展,觉得中国发展太快,威胁到了它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它又承受不起和中国“脱钩” 的代价。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停滞不前,工业产值占全球的比例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美国在国际上的道义也破产了,所谓的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就是双标代名词。而且,美国的盟友也开始离心离德,北约成员很多都担心被美国绑上遏华战车,到时候给自己带来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只能靠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来维护自己的霸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9p9k9.lcvt.cn/2493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